红枣在未经预处理后干燥其主要的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
吴茱萸使用历史较早,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归属于本草中品,具有温中下气止痛等功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吴茱萸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概述了吴茱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肝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机制、肝毒性物质及致毒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2抗胃肠道溃疡Zhao Z等在吴茱萸碱抗溃疡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吴茱萸碱能显著对抗乙醇诱导的小鼠胃溃疡,明显改善胃部病变,防止胃组织氧化损伤、降低前列腺素E2(PGE2),IL-6和TNF-的水平,提高血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了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吴茱萸中还含有有机酸类物质,有研究从吴茱萸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松柏苷,咖啡酸,槲皮素-3-O--D-吡喃阿拉伯糖苷等,其中隐绿原酸,松柏苷,槲皮素-3-O--D-吡喃阿拉伯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作用提示吴茱萸次碱具有开发成为抗高血压药物的潜力。李琼等在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柠檬苦素化合物包括一个新化合物6-乙酰氧基-12-羟基吴茱萸内酯醇1。其机制与吴茱萸碱能有效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Rho,Rho激酶1、Rho激酶2,胞质和细胞核中NF-Bp65的蛋白表达升高,通过Rho/NF-B途径改善抗氧化剂和抗炎状态有关。
1.2苦味素苦味素也是吴茱萸的重要指标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包括柠檬苦素、12--羟基柠檬苦素、6--乙酰氧基-5-表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苦素乙酯、12--吴茱萸内酯醇、6--乙酰氧基-5-表柠檬苦素等。吴茱萸次碱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最有效的血管舒张物质,而吴茱萸次碱能通过刺激CGRP合成和激活TRPV1释放而表现出血管舒张作用。但K2CO3是调制干草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干燥剂,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表明这种化学干燥剂在加快牧草的干燥速度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3小结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1)苜蓿干草调制过程是决定其后期利用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苜蓿干草调制方法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4压扁茎秆干燥法主要是在苜蓿收割后,通过机械滚轮将其茎秆碾压使其压扁或压裂,以提高茎秆水分散失速度,缩短牧草的干燥时间。苜蓿田间干草调制一直是饲草生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果饲草中含钾量尤其多,过多的钾使镁的吸收率降低,影响奶牛体内乳糖、乳蛋白的代谢,而影响乳牛产奶量,就会造成镁痉挛。
因此,今后应该立足于兵团苜蓿规模化生产的现实需求,以提高苜蓿的干燥效果为最终目的,以苜蓿干草调制干燥剂种类筛选、适宜使用剂量的确定、干燥剂喷洒机械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田间苜蓿干草调制干燥剂使用、不同干燥方式苜蓿干草饲喂奶牛、不同干燥方式的苜蓿干草营养价值评定、干燥剂喷洒机械设备的组装研发等试验研究,最终形成化学干燥剂进行牧草干燥的可行性的技术操作方案,为规模化苜蓿干草生产过程中的田间干燥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石河子垦区苜蓿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以滴灌为基础的水肥控制技术应用已经使苜蓿产量实现了单产干草2t/667m2目标。
1.1自然干燥通过堆集草垄然后进行翻晒,经过若干次的翻晒使鲜草中的水分散失而调制干草,这类方法由于比较粗放并且晾晒效率低,干草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一般在小规模种植情况下使用,目前已经远不能适应集约化生产的需求。(2)化学干燥剂的使用使苜蓿干草的干燥效率和饲草品质大大提高,并且也得到了试验性应用。2.2不同干燥剂搭配组合使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a2CO3与K2CO3及其他活性剂混用使用效果好。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化学干燥剂对干草调制的作用研究。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脂肪酸,钾离子,碳酸钾。2.1干燥剂的种类筛选到目前为止,用于干草调制的化学干燥剂已发展到10多种,主要为钾、钠、铯等盐类物质,此外还有若干种类的长链脂肪酸。苜蓿干燥时间仅有3~5min。但是,化学干燥剂对干草饲喂家畜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由于多使用K2CO3作为干燥剂来加速苜蓿干燥,因此,对饲草中钾离子含量和家畜饲喂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起初大多数学者认为K2CO3可提高反刍家畜对牧草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而钾离子对家畜无不良影响。
同时,如果草食家畜饲喂不当,使瘤胃发生异常发酵引起代谢性酸中毒。1.3烘干机械设备干燥技术主要是利用大型高温快速烘干机,温度保持在500~1000℃,使苜蓿水分快速蒸发至安全水分。
同时又继续摄入大量的钾,出现高血钾,使钾代谢紊乱,影响奶牛体内其它营养物的代谢,使奶牛泌乳机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产奶量下降。1.2薄层摊晒干燥技术在收割后将草垄厚度设定在较小的范围内,使阳光能作用在草垄表层和内部,以加速水分的散失,但由于薄层摊晒机械设备在具体实现上较为困难,因此仅局限在小规模的人工摊晒上,而难以实现大面积使用。
1.5化学处理法(即干燥剂法)主要是将一些化学干燥剂喷洒到牧草的茎叶表面,以破坏其表皮上的角质层,使牧草内部水分能够顺畅地蒸发出去,从而缩短田间晒制干草的时间,减少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因此,干草中由于使用钾离子干燥剂而使钾含量过高,饲喂养奶牛后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其成本过高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大面积使用。山梨酸钾也能加快牧草的干燥速率,在第三茬现蕾期刈割紫花苜蓿的同时施用山梨酸钾,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保存效果。CaCO3被作为干燥剂用于干草调制,有研究表明2.0%的CaCO3溶液对苜蓿的干燥效果不理想,远远差于K2CO3与NaHCO3,但在保存蛋白质和胡萝卜素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但是,目前对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和新技术的应用仍然还存在不足,本文对苜蓿干燥方法以及化学干燥法在干草调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规模化苜蓿生产的干草调制提供参考。
一方面,进入体内过量的钾会影响镁的吸收和代谢。酸中毒引起体内高血钾,使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液中,引起钾代谢紊乱。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首先,尽管干燥剂对苜蓿田间晾晒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以小尺度的局部实验研究居多,而真正应用到大规模的田间苜蓿干草调制过程则非常缺乏。机械烘干的苜蓿蛋白质含量在22%以上,但是烘干成本较高,一般用来生产高质量的草产品。
用1%NaHCO3和1.5%K2CO3分别处理现蕾期紫花苜蓿,结果表明两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30h)使苜蓿含水量降到18%以下,但NaHCO3对苜蓿干草胡萝卜素具有明显的保存效果。其次,干燥剂类型单一,以碳酸钾占主导地位,而新疆苜蓿产区的干草中钾含量本来就高,而钾离子冗余对奶牛的产犊以及后期的泌乳过程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草食家畜摄入的钾总是多余的,大部分钾都要通过肾脏来排出,如果饲草中钾含量过高产生冗余则会大大增加肾的负担。KOH对牧草干燥的作用效果不尽一致,据研究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KOH将pH值由8.0调为12.4,可有效加速干燥,但有的研究结论则认为KOH的干燥效果较K2CO3的差。2.4化学干燥剂对干草饲喂家畜的影响目前,对干燥剂种类的开发性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7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Tullberg发现碳酸钾溶液可显著加快紫花苜蓿的干燥速度,之后有关研究工作逐步展开,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亦开展了相关研究。
K2CO3溶液可明显改变植物表皮蜡质层的透水性,而且对植物茎的作用大于叶。周卫东等[2]用干燥剂(CaCO3和CaCl2等量混合)以2.0%、2.5%、3.0%质量分数分别在刈割前一天处理紫花苜蓿,结果表明无论泥地还是水泥地晾晒均能提高苜蓿干燥速度,且综合分析以2.5%浓度效果最好。
经高温烘干干草中的杂草种子、虫卵及有害杂菌全部被杀死,有利于长期保存。2.3新型干燥剂的开发和使用近年来,除了常规干燥剂外,还陆续探讨了其他类型的干燥剂
表4表明,W样品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分离到的紫红色可疑菌落中2个菌落(菌落①和②)为血清学鉴定阴性,而在BS和XLD 2个平板上挑出的2个可疑菌落(菌落③和④)血清学鉴定阳性,且生化鉴定符合,判定为沙门氏菌检出,菌落①②③和④属于同一样品,因而①②无须生化再鉴定。3.2奶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分析3.2.1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平板分离样品经2次增菌后,划线接种于BS琼脂平板、XLD琼脂平板和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见表2:W样品在BS、XLD以及沙门氏菌显色3种平板上均出现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其中在BS和XLD平板上可见典型沙门氏菌落③和④,而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均为可疑菌落取①和②2个菌落鉴定。
4结论和讨论在分离鉴别沙门氏菌时,BS平板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其它2种平板上容易受干扰菌的影响,只能起辅助鉴别作用。菌落⑧的生化鉴定结果不符合阪崎肠杆菌生化特征。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Q样品在XLD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菌落⑤和⑥)经生化和血清鉴定,结果为非沙门氏菌。
当在显色平板上发现有可疑菌落,若鉴定为阴性时,需用全排除法,否则容易出现假阴性。为慎重起见,本次对疑似阴性的考核样品的菌落仍然做了后续生化鉴定。
通常情况,做TSI和血清学鉴定后,只对血清鉴定阳性菌落进一步做后续生化鉴定。3.2.2奶粉样品中沙门氏菌生化和血清鉴定结果由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许多抗原与沙门氏菌的抗原完全或部分相同,且这2种菌与沙门氏菌属O多价A-F诊断血清会发生交叉凝集反应,因此血清鉴定阳性者必须进一步做其它生化鉴定。
Q样品在BS平板无可疑菌落,而在XLD和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无典型菌落,可能是非典型菌落或干扰菌。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是利用其-葡萄糖苷酶阳性,在TSA中加入XGlc(5-溴-4-氯-3-吲哚--D-葡萄糖苷酸),-葡萄糖苷酶作用于XGlc而使阪崎肠杆菌生成特异性蓝绿色菌落。